弘治六年(1493年)六月十五日,锦衣卫指挥使钱通突然病故。钱通家族在锦衣卫供职数代,祖父答官至锦衣卫指挥佥事,其父奄卜更进一步为锦衣卫指挥同知。父祖的名字充满异域风情,且先世定居于凉州,其姓氏也是成化中期皇帝恩赐,故很可能为蒙古人。要说钱通一家子也是倒霉,父亲奄卜在景泰年间随军入湖广征讨苗民起义,因功升任指挥使,结果未到任便去世。钱通本人袭授署指挥使,一步步登顶锦衣卫系统,却因赴彰德府办理赵藩宗室案件过程中中暑,不幸因公殉职。
大明锦衣卫指挥使剧照
所谓的“按藩邸事”,指赵藩汤阴王朱见准乱伦案。大明朝廷对宗室犯罪很是宽容,可乱伦属于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之一,触者轻则废为庶人,重则人头落地。那么这位汤阴王殿下会受到怎样的惩处呢?
不断作死的首封汤阴王
常言道“万物皆因果,有果必有因”,汤阴王府的“伦理惨案”,与其父首封汤阴王朱祁(钅芮)的言传身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,这位王爷在位时同样劣迹斑斑。
朱祁(钅芮),生于宣德七年(1432年),为赵惠王朱瞻塙(音què)的庶三子,生母王氏。因赵惠王的元妃也姓王,故包括《明史》在内的很多史料,将他与胞兄朱祁鋆(音yún)也列为嫡子,这一论断明显错误。
正统九年(1444年),13岁的朱祁(钅芮)与三位兄弟一同受封,他被册封为汤阴王。景泰元年(1450年)四月,兵马副指挥张本之女张氏被册为汤阴王妃。
景泰五年(1454年)七月,赵惠王朱瞻塙薨逝,终年43岁。次年五月,朱祁(钅芮)的长兄赵世子朱祁镃袭爵。这位赵王比父王更不堪,天顺四年(1460年)九月便薨逝,在位仅仅6年,终年30岁,朝廷赐谥曰悼。
赵悼王英年早逝,其继承人、庶长子朱见灂(音jiào,zhuó或zé)此时年仅9岁,当朝皇帝明英宗又不肯帮他撑腰,直到成化元年(1465年)才得以袭爵。主少国疑,加上赵悼王在位期间就与弟弟临漳王朱祁鋆等闹得不可开交,于是乎失了约束的赵藩宗室开始放飞自我。
天顺五年(1461年)十月,汤阴王与弟弟南乐王朱祁鉷(音hóng)、平乡王朱祁鏓(音cōng)三人,因为乳母有疾,相约去城隍庙为他祈福。这到是可以说他们有孝心,然而接下来的操作就让人看不懂了。十天后,三人再至城隍庙,身后汇聚了上百人,还带着一班唱戏的伶人,在庙里大摆筵席。
安阳彰德府城隍庙
中国的城隍体系乃明太祖朱元璋亲手建立,他笃信城隍,认为城隍是阴界的地方官,其级别和辖区与阳界行政区划一致,因此以皇帝的身份敕封天下城隍,将其划分为五个等级。彰德府城隍,作为府一级城隍,位列第三等,仅次于京都应天府城隍“明灵王”,和五大都城隍,受封“威灵公”,职秩正二品。
也就是说城隍庙的地位,与彰德府衙等同,组织上百人在这等地方一起嗨,简直是辣眼睛。如此伤风败俗的行为,引发舆论一片哗然,彰德知府李嶲也不惯着他们,将此事原原本本的上奏朝廷。明英宗闻讯立刻降敕对三人予以切责。
然而朱祁(钅芮)并未将皇帝陛下的切责放在心上,紧接着他因纵容家人李宁等人为非作歹,又被参了一本。
短时间内,连续为恶,完全是在藐视皇帝权威,以至于复辟之后一心为自己挽尊的明英宗也怒从心起,决定给这个不安分的从弟一点颜色瞧瞧。天顺六年正月,命内官李广赴彰德府,将汤阴王押解进京,交给皇亲内官进行三堂会审。
皇帝的姿态大有将自己废为庶人的意思,朱祁(钅芮)被吓得变成无比乖巧的小鹌鹑。好在明英宗只是想吓吓他,眼见他老实了便将人放回彰德,同时把他树为反面典型,向诸藩进行通报,要求各藩宗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。
“(六月)庚午,致书宗室诸王曰:‘先因赵府汤阴王祁钅芮为非礼,特取来京戒谕。及令皇亲内官审问非礼之事,一一是实。盖由平日听信小人哄诱,不从教授谏止,以致如此。论罪当降为庶人,但念亲亲之义,特曲法宽贷。仍送回府,令其改过自新,以保名爵。今录其所为实情,封去一看。庶知朝廷所以取来戒谕之意,有不可已也。专书以达,惟王亮之。’”(《明英宗实录》)
明英宗剧照
经此一事,朱祁(钅芮)着实安分了一段时间。
成化元年(1465年)四月,赵悼王庶长子朱见灂袭封赵王。这位赵王殿下也是为不安分的主,生平嗜酒如命,酗酒狂欢之余,先后杀害无辜达十一人之多。因平素与与南乐王朱祈鉷(音hóng)和汤阴王朱祁(钅芮)这两位嫡亲叔叔不对付,甚至还打算耍酒疯干掉二人。
意图谋害宗亲,实属十恶不赦。事情爆出来后,明宪宗派遣姑父驸马都尉石璟,会同锦衣卫指挥赵能及宫中内官赴彰德,联合河南抚按等,进行四方会审,将赵藩的烂事查了个底朝天。
结果发现朱祁(钅芮)也不是什么好货,这些年来犯有诸如“强买妇女,夺人畜产”等恶行,叔侄俩堪称半斤对八两。此外另一位涉案的南乐王也好不到哪去,曾杖杀平民二人,临漳王朱祁鋆则与胞弟汤阴王同恶相济。
毕竟是宗室,是自家人,临了明宪宗还是放了他们一马:
“以赵王狎近群小,故杀平人。又逞凶欲杀尊长,罪恶深重。揆之祖训,本难宽贷。但王母妃乞恩宥罪,姑从轻典。并南乐王情犯亦重,俱革去冠带,减禄米三之二,令戴民巾读书习礼。汤阴王减禄米一半,临漳王减禄米三之一,并下敕切责。仍通写书并录招词与各王知之。”(《明宪宗实录》)
此事发生在成化十二年(1476年),朱祁(钅芮)只是被罚俸一半,处罚并不算严厉,可赵王和南乐王这对叔侄因此被革爵,也算是给他敲响了警钟,此后终于收心养性,未再犯下太过出格的罪行。
汤阴王朱见准:青出于蓝而胜于蓝
成化二十一年(1485年)九月初六,汤阴王朱祁(钅芮)薨逝,在位42年,享年54岁,朝廷赐谥曰庄僖。谥法“恭敬端肃曰庄”、“小心畏忌曰僖”,纵观朱祁(钅芮)一生所行,哪有半点恭敬端庄,半点敬畏之心可言,以此为盖棺定论,简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。
弘治元年(1488年)九月,以丰城侯李玺、户科给事中郑宗仁为正副使,持节前往彰德府册封汤阴庄僖王嫡长子朱见准为汤阴王。
正所谓“不是不报时候未到”,随着朱祁(钅芮)这位首封汤阴王离去,继任者朱见准登台亮相,赵藩汤阴郡国也步入了生命的倒计时。
漳河安阳段
不知道是不是受乱伦事件影响,史籍中对朱见准的记载充满了矛盾,生辰不详就不去说它,关键其生母的身份,乃至其本身是嫡是庶都难以考证。
册封其为汤阴王时对其称呼为“汤阴庄僖王嫡长子”,但成化二十三年(1487年)十一月,当时以汤阴王长子身份主持本府事务的朱见准,称上疏朝廷请求准许他出城,目的为安葬母妃彭氏。
“甲寅,赵府汤阴王长子见准乞出城葬其母妃彭氏。从之,命即以是日回府。”(《明孝宗实录》)
郡王一级,后宅妻妾身份只有:王妃、夫人、宫人三等,不存在次妃(永乐以后,次妃专门给予庶出亲王的生母)。彭氏能以“妃”相称,定然汤阴王妃,这也符合朱见准嫡子的身份。可前文说过朱祁(钅芮)的原配为兵马副指挥张本之女张氏。
张氏何时去世,史书未载,所以彭氏很可能是朱祁(钅芮)继妃。可问题是,《明实录》明确记载,成化十五年(1479年),朝廷册封裕州(今河南方城县)同知王钦之女为汤阴王妃。这位王氏显然也是汤阴王继妃。
按照实录记载彭氏和王氏这两位朱祁(钅芮)继妃,显然是同时共存的。何况后面还会出来一位汤阴庄僖王继妃:赵氏。因此搞不好三位王妃同时在位,朱祁(钅芮)享受了“三妻四妾”待遇?
前面说过中国传统婚姻制度为“一夫一妻多妾制”,“三妻四妾”属于误传。连皇帝在同一时间内都只能有一个皇后,何况是等而下之的郡王。按常理推测,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,不知道实录为何会这么记载。
由此也让人不得不对彭氏和朱见准二人的身份提出怀疑。
至于朱见准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,有人也可能会提出疑问,“见”字辈明明五行属水,为何会使用“冫”?
其实他的名字完全没问题,准字的繁体字为“準”,的确带有“氵”。类似的还有肃宪王朱绅尧,按照伦序五行属土,“尧”不带土,但尧的繁体为“堯”上半部分为三个土相叠的“垚”。
安阳灵泉寺
弘治三年(1490年),朱见准上疏弹劾彰德府通判雷翀(音chōng)、安阳县知县赵鉴,宣称二人不称职,奏请将其免职。吏部稍作调查却发现,汤阴王殿下完全是在胡说八道,原来雷翀恪尽职守,屡次对汤阴王府违法乱纪的家奴秉公执法,令其怀恨在心,于是乎上疏诬告。
吏部上呈的奏疏还算给朱见准留了几分面子,表示汤阴王此举乃是受小人蛊惑所致,并搬出《大明律》中关于“诬告反坐”的条律,要汤阴王殿下好好想清楚再说话。一下子把他给吓了回去。
“(七月)己巳,先是,赵府汤阴王见准奏,彰德府通判雷翀、安阳县知县赵鉴不职,请黜之。吏部覆奏以为《大明律》所载:‘凡诬告人及奏事不实者,皆坐罪。’今据王所奏若实,则翀等之罪难免。不实,则律应反坐。请下所司,移文本府教授启王今后毋为左右所惑,妄入人罪。庶事体不至紊乱。从之。”(《明孝宗实录》)
弘治六年(1493年),一场宴会过后,汤阴王府突然爆出一个惊天丑闻,几乎把天都给捅破了。
汤阴庄僖王朱祁(钅芮)至少有七子,除朱见准外,其余诸子受封镇国将军。其中老五朱见潲(音shào)与朱见准这个本府郡王关系不佳,某次宴会之上,兄弟二人多喝了几杯,开始抽疯。酒壮人胆,朱见潲先是对大哥破口大骂,随即更是借着酒劲爆出一条猛料:朱见准这位继任汤阴王,与嫡母、汤阴庄僖王继妃赵氏有染。
母子乱伦在当时有一个专业术语:烝(音zhēng)。烝,本指华夏传统四时祭中的冬祭,特指冬季以新收获的谷物祭祀先祖。先秦时期,有民众有国野之分,为扩大国人族群,以巩固统治基础,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婚姻制度:烝报婚。烝婚指父死子娶庶母;报婚则为弟娶寡嫂或侄娶婶母。烝婚需在烝祭时告庙,故名。
在先秦时期烝报婚属于合法婚姻,所生子女拥有同等的继承权。可随着秦灭六国一统华夏,大一统的帝制时代到来,国野之分被彻底丢入故纸堆,烝报婚也随之被人们所唾弃。“烝”成为乱伦的代名词。
眼见有人向大哥开火,另一个与他不对付的兄弟朱见溶也不客气,跑到本支大宗赵王朱见灂跟前,控告大哥的其他恶行,给他再上上分。
朱见灂被接连爆出来的消息震得目瞪口呆,以子烝母,实属大逆不道,醒悟过来后一刻都不敢耽搁,迅速上奏朝廷。
明孝宗闻讯震怒,命刑部侍郎张锦会同锦衣卫指挥使钱通,赴彰德府勘核此事。调查的结果无需多言,属于确有其事。
大明宗室之中母子乱伦,在此时前已有过几起。正统十三年(1448年),晋藩永和王朱美坞因烝庶母白氏,并生下一子,被废为庶人,押解京师囚禁。天顺五年(1461年),宁藩弋阳王朱奠壏(音xiàn),因与蒸其母(嫡母),被勒令自尽,并挫骨扬灰。
寒衣节:传统冬祭之一
两件事情都发生在明英宗在位期间,同样是母子乱伦,结果之所以会截然不同,原因在于所烝的对象不同。
再强调一次,烝婚为“子娶庶母”,嫡母不在其列,因为理论上嫡母是丈夫所有子女的母亲,先秦时代也需考虑人伦大防。朱见准倒好,直接与嫡母滚到了一起。此举即便是在先秦,也不为社会所容,何况是理学达到巅峰的大明。
朱美坞所烝的对象为庶母,也即老爹的小妾,若没有这回事,给其面子可以叫一声姨娘,不给面子完全可以不搭理。而朱奠壏所烝的对象为嫡母,不管从哪个方面出发,都得叫一声母亲大人。
朱见准的行为与朱奠壏等同,当年弋阳王殿下直接被处死,他的结果会如何,可想而知。
明孝宗认为,朱见准的行为简直是灭绝人伦,玷污祖宗,不容于天地,理当处以极刑。锦衣卫指挥使钱通因公殉职,他又派出自己的姑父崇德公主夫婿、驸马都尉杨伟(这名字实在难绷),会同负责处理此事的刑部侍郎张锦,及河南镇巡等官共同监刑。
“(六月)壬午……初,赵府汤阴王见准烝于其父继妃赵氏。其弟镇国将军见潲乘醉发其事,且詈之。见溶等并以他事启赵王。赵王以闻。命刑部侍郎张锦、锦衣卫指挥使钱通往按。得实。上以见准母子灭伦理,贻玷祖宗,不可容于天地间,敕驸马杨伟往,同原勘官并镇巡等官处之死。以见潲乘醉詈骂,见溶等所启亦有不实,俱降敕切责。见潲仍革禄米三之一。其导见准为恶者,各杖一百,并家属发辽东边卫充军。书谕赵王知之。”(《明孝宗实录》)
阿越说
汤阴王家族落得如此下场可谓是咎由自取。朱祁(钅芮)这位首封汤阴王屡教不改,因此被提溜进京差点被废。朱见准这位继任者,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搞出母子乱伦的天大丑闻。弋阳王朱奠壏之事属于冤案,最终获得平反,因此汤阴王府的母子乱伦案堪称是大明宗室最狗血的“伦理惨案”。
朱见准本身有子嗣,其庶长子在弘治二年(1489年)得赐名“祐橡”但因其母子之间的丑事,不但导致本人身死,连传承近50年的汤阴国就此覆灭,朱祐橡因此无缘汤阴王爵位。
汤阴岳王庙
汤阴王爵位虽被废除,可汤阴王家族的血脉却并未因此断绝。毕竟朱祁(钅芮)子嗣众多,除朱见准外,其余人并没有因此受牵连,将军、中尉的爵位依然在旁支之中有序传承,最终与国同休。赵惠王篇中就提及,万历年间,汤阴王府辅国中尉朱翊鋾育有一对双胞胎子嗣。
“(万历三十年十二月)辛卯赐……雒川王府镇国中尉载墨嫡六子名翊鍭;汤阴王府镇国中尉载垙庶四子名翊鏦;辅国中尉翊鋾嫡双生一子名常濎、二子名常濨……”(《明神宗实录》)
朱见准的故事告诉我们:即便身处人生巅峰,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千万别作死,否则一个不小心,分分钟就会把整个家族拖进地域。更告诉我们:管好自己的裤腰带,远离禽兽不如的行为,这即是生而为人的底限,也是生存的基本法则!
嘉汇优配-嘉汇优配官网-推荐配资股票-十大正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